| 首页 | 二十四史全译 | 北京印花税票 | 产品展示 | 社会动态 | 关于我们 | 出版策划 | 成功案例 | 相关法规 | 交流 | 下载 | |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 >> 社会动态 >> 新闻、媒体关注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焕乎其文 传乎其意 | |||||||
作者:王斌 社会动态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164 更新时间:2006-2-24 | |||||||
上世纪90年代,因为一部书稿,我去清华大学拜访郑敏先生。郑先生是中国新诗的方家。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她对语言格外敏感,而且多有见解。我们在谈到古代汉语与现代白话时,郑先生说,废弃古代汉语而改用现代白话,将言文之间的隔膜,转变为言文统一,人们之所说,便是人们之所写,自然是历史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也难免产生负面作用。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四”运动之前,古代汉语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古代汉语从中国人的生活消失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会发生断层。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精通古代汉语,因此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只能通过中介,把古代汉语译为现代白话,通过这个中介,来阅读与认知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明。 但是,这种转化并非容易之事。我曾经阅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作品,令人满意者不多。且不说能否准确地传达原意,只就翻译的文本质量,大都粗鄙无文,难以叩动读者企盼的心扉。优雅的古汉语,一旦译为白话,便如此粗鄙?粗鄙难道是白话文章的特征?当然不是。这其实是译者的修养与水平问题,与白话无涉。 优秀的古代汉语读本需要同样优秀的白话读本。由许嘉璐先生主持的《二十四史全译》便是这样的范例。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原文四千万字,译文六千万字,总计一万万字。许先生之所以自愿承担这个工程,在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清醒与认知。如同他在序言中所表述的那样,在祖先的肩头续写中华民族历史华章的时候,最需要历史与文化的自觉。而在历史与文化多种多样的载体中,最重要的是传世文献,二十四史便是其中重之又重、精之又精,丝毫也不能轻忽的典籍。 为了准确地传达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信息,许先生采取了笨重然而也是聪明的办法,也就是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古与今,相互对应。当然,对于直译,也还有不同的说法。许嘉璐先生认为,直译并不等于译文的词句与原文一一对应,一词不能加,一词不能减,这种做法,为许先生所不取。他认为,所谓直译是指译文中的字句在原文中基本上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做法古已有之,训诂家们注释或翻译文献,无不根据文意而适当增减。但是这种增减,把握起来颇费斟酌。因为“所谓的增,即由于古今语言和表达习惯的差异,胧蓖枰压盼闹幸セ蛞拇视镆惨氤隼矗簧晕⒌募酰窗言闹馗炊胛牟缓苄枰拇视锸∪ァ!痹谠黾醯奈侍馍希觯确阉剂俊T谠錾希欢ㄒ硐殖鲈谋居卸凑孟殖隼吹囊庠蹋裨虮愣槿胱怨乓岳醋钗第宜锤械摹巴印贝蠹桑д咚伞T谡夥矫妗抖氖啡搿反淼檬纸魃鳌⒕薄6源耍硐壬钪士啵扇×艘恢智值奶龋骸爸劣谧龅萌绾危蛐枰矣攵琳呒右约ā!?/FONT> 《二十四史》篇帙浩繁,文体众多,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基本文体。在以散文为主的文体中还包含有骈文、诗词、骚赋,等等。许多优秀的文章赖此而流传下来。骈文、诗词、骚赋,属于文学范畴,讲究文采,注重情思,把这样的文章译为白话,相对于本纪、传记,难度更大。许多做过此事的同道,都有共同的感受,即便是烂熟之文,在落笔的时候,也深觉其难,而有虎尾春冰之感。难就在于从事这样的翻译,一方面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古文与白话文章的根底;另一方面,要求译者拥有较高水平的文学能力。而在《二十四史全译》中,这类文体的译文,还是颇见工力,既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本意,又注重辞藻,使其情感动人而斐然可诵。许先生深谙个中道理,他说:“时隔千百年,要完全复原古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意和情,充其量仅能尽力而已。”知乎此,也就难矣。知难而进,可谓勇乎。 《二十四史》是赓续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宝库。可惜,宥于时代的演变,反映以往时代的语言大部分退出今天的生活范畴,从而造成文字隔阂,使得今之读者大多数丧失了阅读原本的能力,从而影响其应起的作用。《二十四史全译》的出版,则为读者走进《二十四史》构筑了门径与津梁。同时,也为世界了解古老中国的历史开辟了一个新颖而又充满诱惑的窗口。因为,相对于中国人,熟习中国古代汉语的外国人,更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那么,《二十四史全译》的出版,则为掌握了现代汉语的外国读者提供了一盏燃犀的灯火,或者说是一只行走的拐杖,利用这灯火与拐杖,轻松地走进中国古代历史的幽暗隧道,从而使得中国古人种种智慧,不仅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提供某种处世、生存的依据和坐标。至少,用许先生的话说是“成为中国古史走向世界的中介。” 这难道不是一件可以,并且值得庆贺的大事情吗?孔老夫子云:“少而好学,晚而闻道,此以博矣。”《二十四史全译》的出版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本“好学”与“闻道”的精雅读物,就此而言,似乎又多了一层人生与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了。
|
|||||||
没有相关社会动态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2029号 站长:古今公司 公司电话:86-10-62570342 62638590 技术支持:86-10-62638590 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变相复制本网站全部或部分信息; 建议使用IE6.0,分辨率1024*768浏览本网站 |
||